亲宝软件园·资讯

展开

ACProtect Professional 1.3C 主程序脱壳(1)(图)

人气:0
脱壳过程感觉与Unpacking Saga的那个UnpackMe没有太大的不同。最明显的一点是,其中的异常多了很多。大部分是固定模式的int 3解码。因为一开始打算全程跟,所以一边跟一边修改去除junk code的IDC script,写OllyScript脚本,并用WinHex把解出的代码贴到ACProtect_Fixed.exe,在IDA中用Load File|Reload the input file加载后对照。

如果在OllyDbg110C下忽略所有异常,运行时报:



1. 关于int 3解码

壳中有大量的int 3解码,一边执行一边解。具有相同的调用模式:



在int 3的SHE中(下面的div 0异常也是同一个SEH),当exception code为0x80000003时,在Dr0-Dr3中设置了新的值,即设置了4个硬件执行断点,就在紧临int 3下面的位置。这样执行到这4句,会触发4次异常。如果在这里F7过,SHE不会执行。



当由上面的4个断点引发异常时:

每次异常,会设置某个寄存器。4次异常处理必须执行,否则寄存器中没有正确值,下面的解码会失败。这样又顺便清除cracker的断点,是个不错的主意J。



结束异常处理后,开始解码。格式是一样的,用的register不同。这里可以得到起始地址(。



在jnz下面的地址F4,然后查看前面用于寻址的寄存器的值,减1就是解码结束地址。


解完后跟着一个div 0异常。只有anti-debug作用,直接跳过即可。


2. 避开IAT加密

在第16个int 3的解码过程中,隐藏了IAT加密。其实在OllyDbg的状态栏可以看到这附近有不少dll被加载了。

有4处检查,决定是否特殊处理。在用GetProcAddress得到API的地址后,开始检查。是否为特殊的API?


是否为MessageBoxA或RegisterHotKey(这个比较少见J)? 是则替换api地址。


下面检查dll的映射地址是否为kernel32.dll或user32.dll。


这里通不过检查,就不做处理,直接把API的地址保存到IAT了。否则:

写IAT:


用脚本执行到这一段,patch掉4处的跳转,在处理完全部dll的地方下断,用ImportRec得到完整的IAT,全部有效。




size = 6E3828 – 6E3140 = 6E8


注意此时OEP不对。但IAT已经拿到了。先把tree保存起来。


3. 寻找OEP

得到IAT后,试试忽略所有异常,到这里已经可以在OllyDbg下执行了。试了一下,关闭其它异常,只留下int 3,还要shift-F9 60次才能运行L。这样一步步跟不把人累死。算了,先换省力的办法吧。

干脆,在执行目前的script停下后,忽略所有异常。对Code section下内存访问断点。



1) 406EDC,返回到壳


返回到壳代码,所以这是stolen code发出的call。



2) 46261C,返回到壳



3) 读操作断下



4) 462634,返回到壳


这里的代码也会引发异常。先remove内存访问断点,到73CEDD设断。断下后恢复内存访问断点。
5) 读操作断下



6) 又在462634,是循环吗?按第4步的办法处理




7)到站了J



这里是false OEP。下面的空间有限。可以看到,stolen codes中含有的call:
406EDC,46261C,462634(执行2次)。

在dump窗口中看:


OEP应该在4D9DE4。

加载全部内容

相关教程
猜你喜欢
用户评论